|
佛堂的差距
每间庙宇倘使香客如织,总会留一片墙壁来记载庙中功德。我总觉得这是善事,毕竟神学佛诣不能束之高阁,要亲民为民的好。
见过厦门南普陀的公德墙,笔者的心就觉得舒服:诸如寺里僧众为哪个灾区捐款捐物;寺里住持到哪个贫困县扬法施善;寺里如何以众生的名义捐资助学等等。人性美以佛的名义来体现,使人觉得亲切之余又生出追崇之心。
这让我记取一个故事,说的是芸芸碌人因要造尊佛而四下寻找上好木材,几经努力也是徒劳。众人不解间,有个飘然老者指着村口沟渠上横着的一截木桩说:这就是最适合的材料。是啊,佛渡众生,解救世人,这要的就是这种亲民的佛。
又见东明寺的公德墙,却是失望得很,上面麻密地记录着庙宇所迎承的关注(如候年马月牛日***到此一游),却没有太多的关注民生的报道。
差距,其实就在交锋尚未开始时就显现了,不是吗?
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些关注我们的神殿的,比如古来寺、比如安善堂——都能在每次不幸之后见到他们的善举。
关注民生,也许对整介日安放在东明寺神龛里的佛祖来说太抽象了,但笔者还是由衷地祈愿:希望我们能够缩小这种看得到的差距! |
|